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5.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故本题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描述符合不平衡的表现。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残疾儿童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教师应帮助学生发挥优势,长善救失。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题干所述强调人的发展和环境的优劣不完全相同,体现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