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多度假胜地,例如鼎鼎大名的夏威夷,完全是由火山喷出的熔岩堆积形成的,直到今天,夏威夷火山群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岩浆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风化之后形成的土壤异常肥沃,造福了当地的百姓。火山岩干净且透水,火山区的水质一流,是众多天然矿泉水基地。此外,火山区还蕴藏着大量矿产,比如黄金、钻石等。在科学上,火山还是研究板块构造很好的载体,它是板块漂移学说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夏威夷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B.火山的经济、生活与科学价值
C.板块漂移学说的研究思路
D.火山岩与土壤、水质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话引出“火山”这一话题,第二句话主要论述火山喷发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最后两句主要论述火山区还有大量矿产,并且有利于科学研究。文段为“分—分”结构,对文段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主要论述了火山的经济、生活与科学价值。主体词为“火山”。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归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为文段首句引出话题的部分,偏离文段重点。C项:仅与火山的科学价值有关,以偏概全。D项:仅概括了火山的生活价值,以偏概全。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人类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等,其实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至22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
B.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途径
C.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D.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话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接着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而后通过“但”提出问题,即“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利用率低。最后一句提出对策——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很重要。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强调“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很重要”。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只提到了“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未阐述出“破解机制”的积极影响,概括不全面。B项:“提高……利用率途径”无中生有。C项:为文段首句引出话题的部分,非重点。
3. 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些想象替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太空拍摄照片、感叹地球之美。通信网络造就了“地球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在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并以“中世纪绘图师的行为”进行论证。接着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开始渐渐真实。最后介绍“现如今”通过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力量让我们对世界认识得更清晰。文段是“分—分”结构,通过将“在古代”“几个世纪以来”“现如今”的情况作对比,讲述了人们“战胜未知世界恐惧感的方法”,即科技等知识的增加。核心话题为“恐惧”与“科技等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归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更美好”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B项:意思是说“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文段并未强调这一点。D项: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文段未提及“读万卷书”。
4.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B.“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C.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D.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以读者常把史传文学《三国演义》当作信史为例,引出“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文”“史”不能混淆,不能以“文”代“史”,最后一句进行反面论证。文段是“分—总—分”结构,主旨句是“‘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可知,B项表述与原文不符。C项:“史传文学的生命力”为无中生有。D项:文段强调的是“以‘文’代‘史’”,并未说明对立统一。
5. 如果我们能和每个我们认为愚蠢的人、每个认为我们愚蠢的人共生,并且享受其中,也许世界和平就指日可待了。心理学认为,自我价值越低的人,越习惯向外求索,依赖与他人的关系来进行自我确认。这个过程中,他人的“愚蠢”会成为喜闻乐见但又脆弱不堪的参照系,“不允许愚蠢”则变成掩藏无力感的攻击。所以,我们有必要整理自己的目标、现状与感受,确定我们的价值所在,而不是通过他人的蠢来衬托自己的智慧,用对他人的排斥、压制来确认自己的力量。
对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我们要学会与”愚蠢”和平共处
B.我们为什么会攻击“愚蠢”的人
C.我们需要通过修炼来改变我们与他人的并存方式
D.用对他人的排斥、压制来确认自己的力量的人往往是缺乏自我价值认定的人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以“如果”提出假设,继而以“心理学认为”做出分析,最后以“所以”总结并提出作者观点“有必要整理自己的目标、现状与感受,确定我们的价值所在”,最后一句是文段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和B项:对应的是原文“所以”之前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D项:对应尾句“而不是”的部分,并非文段重点。
6.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极航道夏季通航将成为现实,而跨越北极上空是连接世界很多国家的最短距离,俄、加、美、挪等国相继成立北极安全部队,俄罗斯宣布将全面恢复苏联在北极地区遗留的13个航空基地,周边国家对北极的争夺加剧。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太空领域也正在成为军事大国博弈的制高点,高超声速武器、天基武器系统的研发与装备,今年可能进一步加速。此外,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军事博弈的前沿,一些国家已经或计划将网络作战力量提升到与陆海空常规作战力量、特种作战力量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许多大国在新战略空间展开博弈
B.大国抢占地球空间领域发展先机
C.网络虚拟空间作战力量正逐步提升
D.全球气候变化对大国战略产生影响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指出一些国家在北极上空争夺加剧,第二句也在强调太空领域成为军事大国博弈的制高点,接着用“此外”引出最后一层并列,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军事博弈的前沿。文段为“分-分”结构。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地球空间”表述片面;C项:“网络虚拟空间”只对应最后一层,片面;D项:缺少核心话题“空间”。
7. 今天,信息无障碍建设应从单纯为某个用户群体服务转变为创建全社会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当前,网站、APP是各行各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窗口,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所有信息设备和服务进行无障碍优化,保障所有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融入到信息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运营中,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信息无障碍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B.应当将信息无障碍建设融入信息化社会
C.信息无障碍将全面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
D.信息无障碍建设促使信息技术水平提升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话题“信息无障碍建设应该转变为创建全社会的信息无障碍环境”。第二句话对当今社会的背景进行了描述,“这就意味着”得出结论“要进行无障碍优化”。尾句通过必要条件的形式给出对策,“将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融入到信息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运营中”。因此,全文为“分-总”结构,重点句为“将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融入到信息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运营中”。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项陈述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重要性,未体现对策,排除A项。C项表明信息无障碍的未来趋势。D项表明信息无障碍体现的作用。C项和D项均未体现对策,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8. 城市治理活动中海量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公共治理需求的偏好,也隐藏着公共治理需求的优先顺序和变化趋势。数字化治理致力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甚至重塑治理流程、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通过数字化改革,治理主体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甚至不同个体的治理需求及其动态变化,进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精准化与智能化是数字化治理终极目标
B.数字化治理将会引发公共治理性质的革命性变革
C.数字化治理的基础是公共治理的数据化
D.数字化治理将有效提升公共治理主体的治理水平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指出海量数据的重要性,引出话题。第二句介绍数字化治理的具体内涵。随后第三句通过“能够……”引出主旨,主旨句强调数字化改革可以使治理主体更好进行城市治理。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A项中“终极目标”文段未提及,太过绝对,排除。B项“革命性变革”,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文段重在说明数字化治理对城市治理的作用,“基础”非重点,排除。
因此,选择D选项。
9. 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社会规范,都能发挥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但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不同。法律更注重以国家的外在强制力保障规则实施,主要是一种他律。道德虽然也通过社会评价等方式产生外部约束作用,但更强调自律,通过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来感染人心、凝聚共识,实现个体对于道德规范的自愿遵从。现代法治强调良法善治,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为法律创制提供伦理基础,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也为法律实施提供道义支持,对于法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良法善治的实现需要道德“保驾护航”
B.道德规范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来源
C.法律和道德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
D.法治和德治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先说明虽然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社会规范,都能发挥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但二者所注重的点是不同的,前者注重他律,后者注重自律。紧接着引出重点句“现代法治强调良法善治,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即“良法善治的实现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后文具体分析道德对于法治的作用。故文段重点道德作用对于实现良法善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为重点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重要来源”表述片面,非重点。C项:属于文段前半部分内容,非重点。D项:表述宽泛、无中生有。
10. 客观而言,在脱贫攻坚战中,虽然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农民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分红的经营模式,但由于农民是个体分散入股,在合作社中也只是小股东,各类决策经营权都由合作社说了算,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不明显,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集体经济组织出面,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比如各类“三农”资金、土地资源以及其他闲置资源等,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加入到专业的合作社,从而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和经营决策权,更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农民在合作社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B.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途径
C.专业合作社在整合资源要素中的作用
D.在合作社中引入集体经济组织的意义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民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通过“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提出解决对策,即“集体经济组织出面整合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又通过“比如”举例论证这一对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为对策的概括归纳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是对问题的原因分析,非重点。B项:“巩固脱贫攻坚”偏离文段话题,文段重点话题是“集体经济组织”。C项:“专业合作社”为例子之一,非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