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源于(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
B.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C.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D.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社会关系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人类自我意识
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城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B.“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4.关于番茄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番茄是转基因食品
B.番茄生吃比熟吃营养价值高很多
C.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在加热后会显著上升
D.吃未成熟的番茄有利于减肥且对身体无害
5.古人常以“鸿鹄之志”来形容志向远大,这里的“鸿鹄”是指( )。
A.天鹅 B.大雁
C.熊鹰 D.大鹏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政领导。B项正确,“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在管理学中,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源于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才能达到最优效果。A、C、D项错误,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的起源。A项正确,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B项、C项错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是来维系道德的力量之一。D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的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A项错误,杜牧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当时佛教兴盛的情形。B项错误,杜甫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繁盛景象。D项错误,“无徽不成镇。”是对历史上徽商的辉煌岁月的写照。故本题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常识。C项正确,番茄红素是一种让番茄变红的天然色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有抗氧化损伤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高温会破坏番茄细胞的细胞壁,增加了番茄红素的释放,另外要是烹调的过程中,用到花生油、色拉油这些油脂,也会帮助番茄红素的释放,充分发挥它的抗氧化作用。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番茄都是转基因食品。B项错误,西红柿生吃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获取西红柿里面丰富的维生素C,然而经过加热以后的西红柿能够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这个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防肿瘤的功效。总的来说,西红柿熟吃更有营养。D项错误,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含有毒的龙葵碱。故本题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俗语。A项正确,《史记?陈涉世家》其中记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那燕子、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由此可知,“鸿鹄”指代的是天鹅。B、C、D项错误,结合前面的表述,排除。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