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山更近、月更远觉得月亮比较小,就说这座山比月亮大。倘若人的眼光与天一样大,那么应当看到更高的山,更广阔的月。这体现了人们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题西林壁》。这体现的哲理是看问题若能突破自身局限,方可以认识全貌,与题干诗句中的哲理接近。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强调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A项排除。
B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书本上得来的总是觉得浅显,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体现实践的观点。B项排除。
D项:“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出自苏轼《琴诗》,整首诗的意思是如果说琴产生的琴声,为何放在琴匣中琴没有声音?如果说琴声是从指尖流出来的,那为何不直接在你的手指上欣赏琴声?即有琴无指无声,有指无琴也无声。体现了联系的观点。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