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备考图书
公基每日一练
6.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孔子对人和社会深深的思考的是:
A.《诗》
B.《论语》
C.《春秋》
D.《乐》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中也大篇幅讲述“礼、仁、孝”的重要性及其积极作用,“礼、仁、孝”成为孔子所倡导的主流社会思想,深深影响着现代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论语》最能体现孔子对人和社会深深的思考。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诗经》,又称《诗》《诗三百》《三百篇》,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A项错误。
C项:《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C项错误。
D项:《乐经》,又称《乐》,是《六经》之一,《乐经》已失传。《乐经》是一部讲述音律和乐理等内容的作品,是一本古代的音乐研究和学习的教材。D项错误。
7.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创者,下列不属于其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乡土符号的是:
A.《华盖集》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例如:《呐喊》《彷徨》《野草》。而A项《华盖集》是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华盖集》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作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华盖集》不具有代表性乡土符号。A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属于乡土小说。B项排除。
C项:《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共11篇。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属于乡土小说。C项排除。
D项:《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书前有题辞一篇,写于“五四”后期,收录了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属于乡土文学。D项排除。

(编辑:jiangji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