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特岗教师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贵州特岗教师考试人物篇之孟子。特岗教师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特岗教师考试资讯请关注(gzhtjszk)公众号,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时政资料,贵州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于此,考生可Ctrl+D收藏本页,了解更多信息!
一、人物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叶鲁国邹人。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后世称为思孟学派。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四十岁以后,他带领弟子游历各国,往来于诸侯之间,处处受到礼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孟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经验。《孟子》七篇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
二、教育内容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理论基础:性善论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先天所固有的,是至纯至善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善性。人之贤愚,取决于对这种先天的善端能否存而养之,扩而充之。如果自暴自弃,或者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就会失掉这种善端,这就是他所说的“陷溺其心”。
从“性善论”的意义上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善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谓“放心”,指的就是人在后天所丧失了的善端。他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其理由就在于人人都有善端,普通人与圣人在先天本质上并无区别。由此可见,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
(四)教学目的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人伦关系可概括为五种:“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教学原则
1.“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2.“盈科而进”
这是指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正确的进程应当流水一样,注满了一个洼坎之后再往下流,这就是“盈科而后进”的道理。人们应当关注并促进教学过程的实现,但决不能用拔苗的方法去助长,结果是适得其反。
3.“教亦多术”
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总之,教法很多,要因人而异。
4.“专心致志”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
(六)理想人格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的人格形象应该是充满道义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贵州华图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具有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的培训机构!>>>点击查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电话:0851-85829568)及时删除。
以上为贵州特岗教师考试人物篇之孟子。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贵州特岗教师备考,特岗考试资讯信息请关注贵州华图教育。
(编辑:luxia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