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宁曾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加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揭示了教学过程( )。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B.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2.教师的( )是教师形象的核心,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A.文化形象
B.人格形象
C.道德形象
D.政治形象
3.王同学在上学路上帮助因交通事故受伤的路人,为此,老师在班里表扬了王同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教师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
A.榜样示范法
B.说理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小明违反纪律被叫家长、左右为难,叫了怕父母骂,不叫怕老师批评,体现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规律。通过题干中的“知识”和“思考力”,我们可知,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故本题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教师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故本题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榜样主要包括伟人和英雄模范人物、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王同学在上学路上帮助因交通事故受伤的路人,为此,老师在班里表扬了王同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表明王同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故本题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双避冲突。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题干中描述的是小明违反纪律被叫家长,叫会挨骂,不叫教师批评,左右为难,两者都不想要。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的定义。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核心。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