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的太学属于( )。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2.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3.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汉代自汉武帝开始,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有为”建议,必然影响到文化教育领域。汉代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官学和私学,汉代的中央官学包括西汉时期出现的太学以及东汉时期出现的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著名的地方官学是发展起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人才选拔方面主要是察举制,择贤人。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故本题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认为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本题选B。